找到相关内容6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夏的宗教法

    圣节,令官民礼佛,为己祈福。”这种用行政命令扶植佛教的作法,将佛教推上了更高的地位。西夏文的创造为翻译佛经,大规模发展佛教奠定了基础。天授礼法延祚十年(1047年),元昊“于兴庆府东一十五里役民夫建...

    邵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371740.html
  • 略论太武帝灭佛

    是绝对不能违反、逾越和破坏的。“忠” 和“孝” 成为人们生活和行为的最高准则。儒家思想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和要求,儒家礼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思想原则。以“忠、孝”为主旨的礼教,对维护封建社会的伦常秩序具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773530.html
  •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

    儒教重礼法,道家养神气,重礼足滋彰,养神多避忌,不如学禅定,中有甚深味(卷二)  同时期的<北窗闲坐>云:无烦寻道士,不要学仙方,自有延年术,心闲岁月长。(卷廿五)  <斋月静居>云:病来心静一无思,老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174034.html
  • [下]《金刚棒喝》

    不吃饭,可以吗? 问:每次师父在说法前后都要礼佛五拜,意义何在?宣化:这第一拜是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第二拜是顶礼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法,第三拜是顶礼十方三世一切的贤圣僧和凡夫僧,第四拜是顶礼法界的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675659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大乘义章》卷九:"言功德,功谓功能,善有资润福利之功,故名为功;此功是其善行家德,名为功德。" 合掌 合掌,又作合十,意指合十法界于一心。是印度自古所行的礼法,即合并两掌,集中心思而表达恭敬的意思。 ...等,均可以礼拜表达恭敬之意。 礼拜的种类及仪式作法上有种种不同,大抵而言,自印度以来,于各种礼法之中,以"五体投地"为最殷重,是最恭敬的礼法。 礼忏 礼拜与忏悔的略称,又作拜忏。即礼拜诸佛、菩萨,忏悔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正史中的唐五代禅宗史料——略论社会思潮对史书编纂的影响

    ,以表艺文之盛。   ……天宝已后,名公各著文章,儒者多有撰述,或记礼法之沿革,或裁国史之繁略,皆张部类,其徒实繁。臣以后出之书,在开元四部之外,不欲杂其本部,今据所闻,附撰人等传。其诸公文集,亦见...

    饶宗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178546.html
  •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

    发愿文》(1312)中写道,“戊寅年”(1038),即西夏宣布立国的第一年——天授礼法延祚元年,元昊即命国师白法信为主持人,将汉文佛经“令依蕃译”(翻译为西夏文字)。这与西夏人所谓“风角城皇帝(元昊)...

    张迎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578800.html
  • 刘运好:慧远大师行迹考

    ),对何无忌沙门袒服不合礼法的观点进行详细辩答,亦可能作于是年。何无忌《晋书》有传。   慧虔因慧远在山,声名过己,故出庐山,东游吴越,栖止嘉祥寺。《高僧传?晋山阴嘉祥寺释慧虔》曰:“释慧虔,姓皇甫...

    刘运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279422.html
  •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——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

    礼法”(dharma)与“解脱”(moksha)。而世间的追求终比不上精神的解脱所给与的自由,这通常有赖于精神导师(guru)的教导,解脱于“无知”(avidya),体现“真我”(atman),与梵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3780788.html
  • 灵隐小志

    回屈身礼佛几拜,已得几回屈身礼法礼僧,已得几回扫除尘垢,正列供具。如是检察, 自相训责,知我所作,几善几恶。   延寿禅师这样刻苦自励,所以当时认为他足弥勒降生,徒从如云,上座弟子二千余人,开宝八年趺坐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584354.html